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包括*大膠質層厚度Y值,最終收縮度X值和體積變化曲線及焦塊技術特征等指標,在我國現行的以煉焦煤為主的煤分類方案中,Y值為分類指標之一。
一、儀器設備(應安裝在專用通風櫃中,前麵設有上下開關式推拉門)
1 、複式膠質層成人免费看片:有帶平衡蛇和不帶平衡館的兩種類型。
(1)煤杯其規格為:外徑70mm;杯底內徑59mm;從距杯底50mm處至杯口的內徑為60mm:從杯底到杯口的高底110mm,煤杯用45 號鋼製作。煤杯內杯壁應當光滑,無條痕和缺凹,應定期檢查平均直徑相差不大於0.5mm。杯底與杯體之間隙也不應大於0.5mm,杯底和壓力盤,析氣孔的布置詳見GB479-2000 。
(2)膠質層層麵探針(簡稱探針):探針直徑為lmm ,下端為鈍頭。刻度單位為lmm 。精度0.1-0.2mm,對裝好煤樣尚未試驗的煤杯,用探針測量其紙管部位置時,指針應指在刻度尺的零點上.
(3)加熱爐:由下、上部磚垛和電熱元件組成電熱元件采用矽碳棒.保證按規定的“在最初30min 內以8 ℃ /分的升溫度到250 ℃ 以後以3 ℃ 汾的速度升至730 ℃ 終止"。
(4)矽碳棒的規格要求(L270 或300mm代替)電壓110V ,電流8 -20A;使用部分長度150mm,直徑8mm:冷端長度60mm,直徑16mm:灼熱部分溫度極限1200 -1400 ℃ 。兩電阻值相近的矽碳棒串聯使用.
(5)程控儀:附有時間顯示,溫度顯示同時控製兩煤樣試驗,操作方便,曲線重複性好。(采用調壓控溫很難達到要求)
(6)熱電偶高溫計:用K 型愷裝熱電偶測溫.並每季校驗一次。
(7)推焦器1 個,1.0 -5.0mm石*墊若幹,卷煙紙,小鏟等。
二、煤樣要求:
1 、膠質層測定用煤樣應符合下列規定:
a .煤樣縮製方法,按GB474 進行。
b .煤樣應達到空氣幹燥狀態。
c .煤樣通過1.5mm的圓孔篩。
2 、煤樣灰分的處理:分別對待、
a .為確定煤炭牌號的煤樣,應按分類標準規定進行減灰;
b .洗選精煤質量的檢查,不另減灰;
c .商品煤除為確定牌號外均不減灰。(灰分太高時如>20 %應減灰)
3 、煤樣應封裝在容器中,存於陰涼處,防止氧化從製樣到測定不超過半個月,
三、測定準備工作
1 、測定前先清除煤杯內壁,杯底,熱電偶套管及壓力盤上所附的焦屑、炭黑用金剛砂布(1.1/2)清除幹淨,打光各部件。清除煤杯底氧化層仔細地清潔溝槽凸起和凹槽,清理好各析氣孔暢通.並清除熱電偶管的煤粒、炭黑、石*等雜物。
2 、在光滑細鋼棍上製作一個單層紙管。直徑為2.5-3.0mm,高為48-53mm。
3 、用厚為0.5 -1.0mm的石*紙作兩直徑為59mm的石*園墊,園墊應打出電偶管的圓孔.與壓力盤部件相對應。在上部園墊相應位置打一個供穿過紙管的小孔(3.2mm ) . 石*紙可直接買到。
4 、用方格紙作體積曲線用的記錄紙安在記錄轉筒上,寬度與轉筒的高度相同。長度略大於轉筒圓周長
5 、將煤杯放好杯底,並使杯底熱電偶的凹槽中心與壓力盤上熱電偶孔中心對準:
6 、先將下部石*墊放在杯底.並使墊上園孔對準杯底凹槽,再在杯內下部沿杯壁圍上濾紙條(寬5mm,長190-200mm)將熱電偶管放入杯底凹槽,把帶有香煙紙管的鋼棍放好,用壓板固定熱電偶管和鋼棍,保持垂直狀態。將500 克煤樣縮分出每份煤樣為100 士0.5g,並將每份煤樣分四次裝入杯中,每裝25 克之後,用金屬針將煤樣攤平(不要搗固)。煤樣裝完後,暫取下壓板,放上上部石*園墊,對準熱電偶管放入壓力盤,用壓板固定電偶管然後將煤杯放入爐孔中。安裝好壓力盤,杠杆祛碼,並調節杠杆為水平狀態,用水平尺檢驗。(當測定中膠質體溢出壓力盤時應重裝樣,注意嚴密性),小心抽出細鋼棍(采用旋轉方式)防止帶出紙管。(如紙管撥出或煤粒進入了紙管,應重新裝煤樣). 調好探針另點,連接好電源和程控儀表,安裝好記錄紙,並記錄轉筒的轉速是否正常(lmm/min ) ,調整活軸軸心到記錄筆尖的距離為600mm,加好墨水或中性筆。7 、在測定前求出煤樣的裝填高度:h = H 一(a + b )式中:h 一煤樣的裝填高度,mm:H 一由杯底表麵到杯口的煤杯全高,mma 一由壓力盤表麵到杯口的距離,mm ;b 一壓力盤和兩石*墊的總厚度,mma 的數值用鋼尺(分度0.5mm)沿煤杯周圍四個點,求出平均值.H 的數值在裝煤前實測(測定方法同a )。b 的數值用卡尺測(使用相同石*紙時,隻測一次即可)。8 、同一煤樣平行測定時,裝填高度允許差為lmm 報告結果時應將煤樣的裝填高度的平均值附注於X 值之後
四、測定操作步驟
1 、加熱速度規定:在開始30 分鍾內為8 ℃ /分升至250 ℃ ,以後為3 ℃/分的升溫速度,每10 分鍾記錄一次溫度。在350-600 ℃ 間控製溫差不大幹5 ℃,在其餘時間不大於10 ℃ ,否則作廢重作,時間從250 ℃ 開始計算,
2 、當溫度升到250 ℃ 時,調好筆尖開始記錄,並先確定“另點線",再將筆尖對準起點,開始繪體積曲線。
3 、一般煤樣,當體積曲線開始下降後smm 後開始測量膠質層上部層麵,下降10mm後開始測下部層麵,到650 ℃ 時停止測層麵,如體積曲線呈山型或生成流動性大的膠質體時,可適當地提前停止測定.一般可在膠質最大厚度出現後,再對上下層麵各測2-3 次即可停止,並立即用石*絨堵住探測孔,以免膠麵體溢出。測量上部層麵時,用探針通過專用小孔,當感覺到接觸膠質層時,讀取層麵到杯底的距離,記錄在“上層層麵"欄內,並同時記錄時間(以250 ℃ 起計算時間,以分為單位)。測量下部層麵時,將探針小心穿過膠質層,直到半焦的堅固層為止,並進行記錄距離和時間。控探針抽出時,輕輕轉動,防止帶出膠質體和跑出煤氣,會影響體積曲線形狀和層麵位置。
4 、鋇組量上,下層麵的次數,根據體積曲線,形狀及膠質體的特性確定.
( 1 )呈之字型或波型時,在體積曲線上升到最高點時,測量上部層麵,當曲線下降到**點時測量下部層麵(但下部層麵測量不應太頻繁,8-10 分測一次)當曲線起伏多時.可間隔1-2 次起伏,在體積曲線的最高點和**點測量上部層麵,並每隔8-10 分鍾在體積曲線的**點測量另一次下部層麵。
( 2 )呈山型,平滑下降型或微波型時,上部層麵5 分鍾測一次,下部層麵10 分鍾測一次,當體積曲線分段符合上述情況時,各段按對應特點方法進行測定。
( 3)當體積曲線呈平滑斜降型時汀值在7 以下時)膠質層上,下層麵不明顯,可暫停20-25 分鍾,使層麵恢複以後巧分鍾以上測一次上部或下部層麵,並小心準確測出下部層麵位置。
( 4 )測定時形成流動性很大的膠質體時,下部層麵測定可遲一些開始,然後每 隔7-8 分鍾測量一次,到620 ℃ 應堵孔,測量此煤時,小心帶出膠質體。
( 5 )測定實驗在溫度為730 ℃ 時停止,關閉電門,取下祛碼,使儀器冷卻,如需再次測定時,上部磚垛**冷卻至室溫,才能進行。(或換另一磚垛才可進行)( 6 )在試驗中,煤氣大量從杯底(熱側)析出時,應向電熱元件吹風防止燒杯矽碳棒.
( 7 )試驗膠質體溢出到壓力盤上或在紙管中的膠質層麵驟然高起。試驗應重作。
五、曲線的加工及測定結果的確定
1 、取下記錄紙,在體積曲線上方標出溫度,下方標出時間,左方標出層麵距杯底的距離為縱坐標,根據記錄的上下層麵位置和對應時間的數據,繪出“上部層麵"和“下部層麵"的各點,再以曲線尺連接出上,下層麵曲線。膠質層最大厚度(Y )一般出現在520-30 ℃ 的範圍內.
2 、取膠質層上、下部層麵曲線之間沿縱坐標方向的最大距離準到0.5mm,作為膠質層最大厚度。
3 、取730 ℃ 時體積曲線與零點線的距離(準到0.5mm)作為最終收縮度(X )。
4 、體積曲線類型參3 條體積曲線類型圖。
5 、焦塊的技術特征參看圖B1、B2。